安徽旱柳基地,馒头柳

  • 图片0
  • 图片1
  • 图片2
  • 图片3
  • 图片4
  • 图片5
1/6
新浪微博
QQ空间
豆瓣网
百度新首页
取消

人常说,“有意栽花花不活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其实旱柳的栽植方法非常简单。在靖边地区常用的是插干栽植法,就是用壮年树上的健壮柳椽去掉枝叶,截成长3至4米,小头直径3至4厘米的树栽子,在清明前后栽植,挖坑深1米多点,树干栽入后,踩实浇水,防止牲畜啃皮,这样就会慢慢生根,渐渐长出枝叶。大型林场则采用插条育苗法,把优良树种作为采条母株,在未萌芽时剪取2至3年生枝条,长15到17厘米作为插穗,插地后充分浇水即可成活,长到2米左右时移栽。上世纪50年代,在流动沙丘上,还发明了用长约80厘米、粗约3厘米的柳棒进行楔“地橛子”造林,因无牲畜侵害,几年便可成林固沙。至于用旱柳种子繁殖,靖边地区很少见到。

旱柳在靖边随处可见,山坡沙漠、地畔路边、房前院后,都能看到它茂盛矫健的身影,形成了有人便有柳、无柳不成村的格局。在我的家乡,旱柳因树的形状和木材使用不同,还有两种称谓。一曰“椽柳”,因为它萌枝能力特强,便形成了“头木”作业,一般栽植6至7年后,在主干两米多的地方于秋季截去树冠,俗称“剃胎毛”。第二年春天,又生长出许多新的枝条,将其健壮的枝条留下来,修剪侧枝。又过六七年便长成柳椽,这时就把它截下来使用,让主干再萌生新枝。而后长成新的柳椽,树头越大长椽越多,多可达近百条。如此周而复始持续利用,有人把它也叫作“砍头柳”,这类树在旱柳中占多数。二曰“材柳”,选择端直健壮的旱柳,不进行“头木”作业,只除去杈枝,主干一直向上生长,一般可高达10多米,然后根据需要采伐使用。

靖边种植旱柳始于何时,因无文字记述已不可追溯,但从地名可以看出端倪:境内东有柳湾,南有柳沟,西有柳桂湾,北有柳树湾,而且都是行政村。红墩界镇彭家洼村,人称神树涧,也能为旱柳在靖边的栽植史作证。明代前,此地是一个大湖泊,后来湖泊干涸,淤积成涧,四周开始居住人家,旱柳也随之。现在进入神树涧,旱柳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,或整齐排列,或单株立,或三五成群,或连成方阵,这样的古旱柳就有139株,其中20株列入省级保护名录。它们都有几的生长史,木质枯朽,树皮裂开,有的分成几片倒向四方,中间空似小亭;有的一分为二,一树变两树,如兄弟分居;有的两树相隔三五米,枝条相互靠近,由邻居结为连理;有的主干傲然挺立,身上却另生一枝伸出两三米远,又一头扎入地里生出新的根系,宛若相连。总之,每株都各有特色,风姿绰约,是靖边旱柳的活化石。俗语说“人活脸,树活皮”,一点不假,旱柳的活力全在皮上,虽屡遭电击雷打或人为破坏,但仍根深皮在,枝繁叶茂。2015年列入靖边县古树名木保护名录。

保定世泽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“安徽旱柳基地,馒头柳”详细介绍
在线留言

*详情

*联系

*手机

推荐信息

苗木>绿化苗木>安徽旱柳基地
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,其真实性、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;交易汇款需谨慎,请注意调查核实。
触屏版 电脑版
@2009-2024 京ICP证1006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