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我国的刺槐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化,据调查,我国大陆除黑龙江和海南省外,其他省市自治区均有栽培,其中15个省将刺槐列为主要造林树种,全国刺槐人工林面积超过100万hm现在更是以每年新增6~7万hm造林面积的速度的发展,已演化为我国的一个乡土树种,由于刺槐的用途比较广泛,所以针对每个种植培育的侧也不尽相同,如我国的陕北高原地区,可利用刺槐较强的适应性,对于改善土壤环境有一定作用;在太行山地区,利用刺的蜜源进行蜂业生产,从而增加地区经济等。
刺槐外斑尺蛾的防治技巧 防治方法: (1)营造混交林。安阳市杨、刺槐混交林近几年基本未受灾,而其他均成灾,因此营造混交林是防治刺槐外斑尺蛾的根本途径 (2)保护天敌,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。营造鸟巢,保护、招引天敌昆虫,引入昆虫病毒等都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,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(3)物理防治。人工挖蛹,成虫期间,利用黑光灯或堆火集中诱杀成虫。 (4)控制虫源地。刺槐外斑尺蛾的发生有明显的虫源地,可利用烟剂等方法及时控制虫源地。 (5)化学防治。害虫3龄前采取灭幼脲防治可取得理想的效果,飞机容量喷药150k~lm2即可。该药粘着性好。耐雨水冲刷,对天敌昆虫有较好的保护作用,对刺槐外斑足蛾不仅影响一个世代,还可使下一代幼虫、蛹、成虫发育不良,呈现畸形,不能正常繁殖。
刺槐外斑尺蛾的防治技巧 刺槐木材坚韧,纹理细致,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。在其生长过程中,常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。其中刺槐外斑尺蛾又名剌槐步曲,分布在河南省安阳、濮阳、新乡、开封市等黄河故道刺槐林区,严重危害刺槐生长。
苗间抚育管理 追肥 幼苗出土前,为了防止表土板结,防止出苗不齐,不要浇水;出苗后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。苗期在7月上中旬追肥1次,施硫酸铵225~300kg/hm2,然后浇1次水,7月下旬停止追肥和浇水,以免影响苗木木质化。 间苗 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,拔掉过密的幼苗,以后根据苗木生长和密度情况再进行一次间苗,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一般可留幼苗以18.0万~22.5万株/hm2为宜。间苗应以“适时间苗、留优去劣、分布均匀、合理定苗”为主要原则。间苗的同时,要注意查苗补缺,及时补苗,以促进幼苗正常生长,齐苗、壮苗。间苗后要及时,以免间苗时留下空隙,引起苗根透风而影响生长。 松土除草 在苗木生长前期,松土除草应该每15d左右进行一次;在苗木生长后半期,松土除草应每隔30d左右进行一次,且宜在浇水后和雨后进行,以防止杂草滋生,保持表面疏松。 割梢打叶 在夏季幼苗生长旺盛枝叶繁茂时,通常在苗高60~70cm时开始进行割梢打叶,每隔20d进行一次,至8月中旬结束。要从垄两侧向上削枝叶,应以“大苗多割,中等苗少割,小苗不割”为原则。割后苗应50cm。如苗木密度适宜,可以不打叶。
四倍体刺槐原产韩国,属刺槐多倍体新品种,近年来引进我国。目前已引种栽培5个系号,分速生用材型和饲料型两个类型。经试验结果分析,四倍体刺槐与普通刺槐无性系相比,主要特点有:①速生用材型与普通刺槐无性系相似,但速生较明显。一年生嫁接苗高度可达3米,地径3.5厘米;3年生树高5米一7米,胸径6厘米一9厘米。18年生树高达19米,胸径24.5厘米,单株材积0.283立方米。②饲料型树枝无刺,呈灌木状,主干不明显,叶片是普通刺槐的2倍以上。叶色浓绿,叶肉肥厚。复叶的干重和单株的总干重均为普通刺槐的1.5倍以上,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与匈牙利刺槐无性系相比,含粗蛋白质118%、粗脂肪126%、灰分180%。此外,还含有钙、磷等牲畜所需要的微量元素。叶片非常适宜作动物饲料。四倍体刺槐较普通刺槐具有更强的适应性,耐干旱瘠薄,耐烟尘、盐碱能力强,成林快,是水土保持、防风固沙、退耕还林的好树种。它单位面积生物含量高,其叶子营养丰富,是优良的畜牧业饲料。
1、种条的采集与贮藏11月底,从采穗圃中采集当年生优良无性系种条,或采集用于截干造林的当年生苗干,剪成长18-20cm的短穗,每根插穗至少留2个芽。上剪口距上芽1.0-1.5cm,下剪口剪成单马耳形。扦穗剪好后50根一捆,放室外阴凉处,用干净细河沙(含水量60%)埋藏。一层插穗,盖一层沙,尽量使每根种条都见沙。每层插穗上盖沙厚度3-5cm,然后再摆一层插穗。重复层的做法。每处存放插穗数量的多少视场地大小而定,但存放的高度一般不超过4层。顶层用河沙覆盖,厚度不低于10cm。2、扦插育苗翌年4月中下旬,土壤解冻后,即开始扦插育苗。扦插前将育苗地整平耙细,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-5立方米。扦插密度20cm×40cm,每667平方米插条8300根。采用畦作,畦面宽1.2m,每畦插3行。插条深度为上剪口和地面持平(斜插或直插),插完后用脚踏实,然后浇足水。浇水后插条上端露出地面l-2cm为宜,插后5-7d,进行苗床松土,利于提高地温,保持水分,促进插条生根。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,可采用地膜覆盖,育苗效果会更好。